11.24.2007

「窮人」珠寶Georg Jensen


Georg Jensen / 2008經典年度紀念項鍊。(攝影 / 林景堅)


到哥本哈根的那一年,恰巧遇到夏至,白日最長的一天,全城歡欣鼓舞,碼頭小酒店、公園廣場全擠滿了人,慶典的尾聲,夜晚十點,眾人把柴枝搭成的「厄運女巫」給燒掉,好運才會從此開始。這裡,總是處處與光有關的童話、傳說。

夏至的太陽終於下山後,小酒館打烊了,我和剛在小酒館裡因併桌而認識的朋友Thaiger意猶未盡,酒館侍者大方地送了我們兩杯花生米,請我們到碼頭坐去,Thaiger最後決定提著剩下的啤酒到她家續攤。Thaiger陽台上的餐桌點滿蠟燭,那晚我們把家裡的酒都喝乾了,昏昏悠悠地唱著各自家鄉的歌,在燭光中,我拿起相機記下大伙兒的笑眼。一年就這麼一天,光好像不曾熄滅過!

在漫漫長夜的冬季,曾經燭光是丹麥人家中唯一的光源,天寒地凍,人們在白天,也必須留在屋子裡就著燭火工作,於是在他們的視線中,咫尺距離、長時間相伴的家俱、器皿必須設計得耐看、紮實,一百多年前的Georg Jensen工坊應該也是這樣的吧?一百年後,簡潔清練的北歐風格橫掃世界,他們偏愛的白與銀灰,其實都是因為那珍貴的光與影啊!

工坊中滿是高高低低的金屬敲打聲,工匠們提著不同尺寸的槌子打造大大小小的銀器,除了看,最重要的秘笈是聽覺與觸覺,聽每一次落槌的聲音,方能辨曉是不是擊中了正確的位置?打造出光滑無痕的表面不易,細究點點均勻的敲痕更見用心。Georg Jensen新古典藝術時期的珠寶,沒有貴重寶石切割面折射的光燦,而是有色半寶石的渾圓蛋面,伴著純銀花瓣、葉脈與藤蔓盤環的層次,氣品越探越深。這個選擇,是因窮而究竟的體會,在沒有黃金、貴寶石礦脈資源,也沒有進口資金的條件下,就地取材取靈感。大自然的形影,內斂的半寶石光澤,銀的灰階層次,和新藝術理念中的神秘主義,渾然天成。

多半的珠寶會讓人想要戴著、對著觀眾或鏡中的自己炫耀,Georg Jensen卻會讓人想要捧著、握著,好像是在林間信步拾起的小核果,被揣在手心、放在口袋裡忍不住地暗暗把玩。常覺得它在黑色背景的影像中,顯得特別動人,但往往
見了實品,並因沒有其它珠寶的光彩而稍感失望。後來,到了哥本哈根,終於才學會就著陽光,或清靜的燭光讀它,好像讀著安徒生的「賣火柴的小女孩」那樣,在遙遠的北歐、下雪的除夕夜裡,小女孩透過幽微的柴火,看見桌上冒著香氣的烤鵝向她走來,看見綠枝上燃著千支蠟燭的聖誕樹,看見鍾愛她的祖母牽著她的手朝幸福走去的星光…

沒有留言: